資訊中心NEWS

PEL五周年有了名人堂聽這些選手描述電競最真實的模樣德信體育

2024-12-30 17:21:01
瀏覽次數(shù):
返回列表

  12月28日-29日,2024PEL五周年慶典暨全明星周末在成都量子介電競中心舉行,整個活動中,PEL首批名人堂成員的亮相及頒獎格外引人矚目。

  名人堂在傳統(tǒng)體育聯(lián)盟中并不鮮見,PEL名人堂的誕生也頗具象征意義,此番入選的5位選手是朱伯丞(ID:Paraboy)、馮姝杰(ID:Suk)、曾澤海(ID:Order)、鐘鴻森(ID:33Svan)和糜加誠(ID:誠c),他們都有輝煌的電競生涯,他們的青春交織在一起,成為這個賽事項目成長最好的縮影。

PEL五周年有了名人堂聽這些選手描述電競最真實的模樣德信體育

  當下讓我們走近這幾位極具代表性的年輕人,去傾聽他們的聲音,還原這個群體與電競之間最真實的故事。

  對于電競而言,“天賦”一直是一個被反復討論的關鍵詞,2018年的清明節(jié)假期,20歲的馮姝杰在學校的宿舍里玩和平精英,只用了3天時間他就打進了國服前100。

  大約也是在那個時候,朱伯丞的母親正糾結要不要把兒子送進電競學校,時至今日,朱伯丞還有些心疼母親掏出的幾萬元學費,“當時我已經(jīng)是國服中最頂?shù)哪遣ㄈ?,上不上電競學校,我都有資格去職業(yè)俱樂部試訓?!?/p>

  這不是個例,我們在電競賽事中看到的職業(yè)選手大多擁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因為在某個項目中有著超越常人的能力,或是自己投簡歷或是俱樂部主動拋出繡球,他們早早就進入到這個圈子,在糜加誠口中,“很多事情是自然而然的。德信體育平臺

  拿到聯(lián)盟首個2000淘汰的曾澤海被認為是聯(lián)盟中最具天賦的選手,一向心直口快的他也認為,天賦和努力,前者起到的作用更大。

  相較于天賦,我們很容易想到另一個詞——努力。如果說天賦使然幫助這些小伙子完成了從高階玩家到職業(yè)選手的身份轉換,那么能夠在職業(yè)賽場站穩(wěn)腳跟乃至成為現(xiàn)在的自己,努力是必要條件。

  問這些名人堂選手的日常,你會聽到相似的答案,每天10到14小時的訓練,可以說,除了吃飯睡覺,他們只做這一件事。

  朱伯丞是曾澤??谥心莻€更好的選手,而朱伯丞回應,“他是好記性,我是爛筆頭?!?/p>

  朱伯丞其實不太愿意標榜自己有多努力,他一直認為聯(lián)盟中的其他人也付出了很多,那么從選手朱伯丞到PEL第一人,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當下的朱伯丞只想到一句話:“我喜歡去鉆研一些別人想不到的地方……”

  以“大盤雞”的三五連點(游戲操作)為例,這是朱伯丞的絕技,在他之前,整個聯(lián)盟中沒有人知道“大盤雞”還能這樣操作,因為這是朱伯丞一個人琢磨出的成果,在他打樣后,整個聯(lián)盟都因此受益。

  朱伯丞的職業(yè)生涯心無旁騖,即便不在練槍,他也在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落下,朱伯丞笑言自己可能確實多花了一點功夫:“因為別人睡覺了,我躺在床上閉著眼還在復盤……”洞悉了這一點,你會相信,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天賦也好、努力也罷,事實上,邁入職業(yè)電競大門之初,這里的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受到了現(xiàn)實與想象的偏差,而這是他們必須經(jīng)歷的陣痛。

  馮姝杰10歲的時候通過觀看一場比賽愛上了電競,“當時看到別人站上最高領獎臺上,這個畫面在我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p>

  這是馮姝杰的電競夢,之后的10年這個畫面反復在他腦海里閃現(xiàn),時間來到2018年,馮姝杰距離拿到畢業(yè)證只有半年時間,他收到了EDG俱樂部的試訓通知,彼時他決定大膽追夢。

  值得一提的是,EDG招聘試訓選手的最基本條件是在和平精英全區(qū)排行榜上至少前100名的玩家,馮姝杰當時的名次剛好就是第100名,這就意味著,在他前面還有99個競爭者,剛剛加入俱樂部的馮姝杰很快就感受到了壓力。

  “去了(俱樂部)之后發(fā)現(xiàn)很多和當初想的不太一樣,每天訓練的壓力老大了,對于我們來說,等于從一個單純的讀書環(huán)境一步邁入了社會,本來是一個愛好,現(xiàn)在變成了工作,(打得不好)很長時間都有一種挫敗感。”

  鐘鴻森也感同身受,當初想著天天打比賽多開心,還能拿工資,加入俱樂部之后,高強度的賽訓任務和教練的嚴格要求讓他發(fā)現(xiàn)職業(yè)化絕非兒戲。

  大家眼中的鐘鴻森其實特別成熟懂事,他直言90%的職業(yè)選手都做不到像當初那樣開開心心地打游戲,他還說:“漂泊在外的孩子,最怕父母的問候,害怕父母知道你過得不好,而這種關心有時候更讓你覺得孤立無援?!?/p>

  鐘鴻森不是一個愛哭的孩子,父母的一次電話問候卻讓他泣不成聲。鐘鴻森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打職業(yè)之前從未離開過父母,回憶起來,鐘鴻森表示:“應該是當時內(nèi)心積壓的東西太多了,比賽打得不好,自己會不甘心,還有來自外界的評價……”

  這個20來歲的大男孩并不早熟,很多時候只是職業(yè)選手的角色讓他藏起脆弱,堅強以對。

  有人說電競選手是一個“凍齡”的職業(yè),因為除了訓練比賽,他們的生活中不摻雜其他事情,但職業(yè)選手真的只有賽場上這一面嗎?他們也在慢慢學會長大。

  2019年12月,首屆PEL總決賽上演,比賽前的那個晚上4AM戰(zhàn)隊內(nèi)部卻發(fā)生了爭執(zhí),導火索是馮姝杰和隊友們關于比賽的判斷存在分歧,眼看著爭執(zhí)愈演愈烈,隊友們甚至不想和馮姝杰一起打決賽,俱樂部管理層不得不下場“調(diào)?!?,這才讓矛盾得以化解。

  馮姝杰回憶,沒有那次爭吵,隊伍可能拿不到最后的總冠軍,畢竟情緒的宣泄讓大家的內(nèi)心恢復到一個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中,但馮姝杰還是強調(diào)“錯在自己”。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他們,身邊有suk(馮姝杰)這樣的人,還以那樣的方式對待我,我會非常難受……人在生氣的時候,很容易說出刺痛對方的話,尤其是大家都那么熟,知道彼此的痛點在哪里,當時自己真的太不成熟了?!?/p>

  馮姝杰坦承,很多道理是在大家之后分開了才逐漸明白的,心中的懊悔甚至讓他說出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打職業(yè)的這條路上我丟掉了太多友情”。

  鐘鴻森就是當初那支4AM的一員,他也提到一群年輕人長時間待在一起,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大家年紀都小,回過頭看,其實都不算什么事……”鐘鴻森始終為曾經(jīng)的冠軍隊最終各奔東西感到遺憾, “我們4個人在EDG一起待了8個月,到了4AM還是我們4個人,一起打了三年,我們拿到了4、5個冠軍,還有兩個世界亞軍,但到最后還是散了……”

  時間會教會人成長,現(xiàn)在的馮姝杰變得溫和了很多,他在采訪中會把隊友叫作“小孩”,而平時的訓練生活中,馮姝杰開始真正像一個大哥哥一樣關照大家。站在全明星周末的舞臺上,馮姝杰曾經(jīng)的隊友鐘鴻森也表示,不僅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選手,也要當好大家的隊長。

  菜就是原罪,這是電競世界里再熟悉不過的一句話,曾澤海告訴我們職業(yè)賽場有時候比想象的更殘酷,“大家都只會記住冠軍,很少去記住你的努力,也沒人會記得亞軍。所以沒有拿到冠軍之前,一切都是白費。”

  職業(yè)選手的話過于直白,但卻反映了一種現(xiàn)實,如今能夠進入到名人堂的選手無不戰(zhàn)績彪炳,他們記憶中最深刻的事情也多與賽場有關,朱伯丞依然記得2019年PMCO的中國區(qū)預選賽最后一場,他單局淘汰了11人,幫助隊伍逆風翻盤;鐘鴻森也聊到2022年夏季總決賽他和隊友一起拿下了PEL有史以來的單場最高分。

  與馮姝杰的交流中,沒少聽他說被與揚一穿六,那場2021PELS4賽季總決賽的決勝局讓他久久不能釋懷,“那一刻你發(fā)現(xiàn),無論你多么努力,無論多么認可自己的能力,當一些奇跡發(fā)生的時候,自己真的會感到無能為力?!?/p>

  類似的苦澀,如今身處名人堂的5位選手都品嘗過,但相比于失敗,面對失敗的態(tài)度無疑更重要。

  朱伯丞并不避諱: “現(xiàn)在就是我的最低谷”,自今年6月轉會北京JDE后,他和隊友的最好成績只是常規(guī)賽第5,早早進入休賽期的朱伯丞只有一個念想:趕緊打上比賽。

  作為聯(lián)盟最早的一批選手,名人堂的5位選手都不年輕了,結合團隊表現(xiàn),他們也并不處在自己職業(yè)生涯的最好階段,但每個人都沒有想過放棄。

  26歲的馮姝杰透露,自己兩年前考慮過退役的問題,但這樣離開賽場并不是他想要的結果,馮姝杰希望用一個出色的賽季為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當下他套用了《英雄本色》中小馬哥的一句臺詞,“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有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訴所有人,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電競是什么?這是一個外延無比廣闊的問題,對于名人堂中每個人來說,一路走來,心中會有不同的感悟,也會給出不同角度的解讀。

  曾澤海很早就離開了校園,父母想,不讀書的話,為了今后的生計,孩子必須盡早掌握一門技術活。最初曾澤海被送去做學徒,學習如何維修挖掘機。巧合的是,他的汽修師傅曾經(jīng)也打過電競比賽,通過和曾澤海的接觸,他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擁有不俗的電競天賦,也鼓勵他走上了這條路。

  對于所有人而言,告別校園之后找到一份工作是最現(xiàn)實的問題,而電競讓這些年輕人在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找到了交匯點。

  走上電競之路的馮姝杰最開心的事情是把自己第一個月的工資交到父母的手上,“我告訴父母,我自己能夠養(yǎng)活自己,我還能照顧他們。”

  當然,職業(yè)之外,電競帶來的還有認可。馮姝杰回憶,上學的時候一個班60個學生,差不多有50個人在玩和平精英,馮姝杰說要打職業(yè)的時候,同學們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大家在和平精英的主界面上看到了馮姝杰這個名字時,很多同學甚至老師都給馮姝杰發(fā)了信息。馮姝杰很激動,“我做到了,當初那個不起眼的小孩終于站上了一個大舞臺?!?/p>

  作為聯(lián)盟轉會費紀錄的保持者,糜加誠和馮姝杰一樣在孩提時代就在編織自己的電競夢,打職業(yè)后每個月都會給家里寄錢,但關于電競,他更愿意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給出自己的忠告:電競不是玩游戲。

  這些年糜加誠看過太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不再堅持,一些人試訓過程就當了逃兵,一些人打了一、兩年也選擇退役,他很不理解。

  “我覺得他們最開始就沒有想清楚,為什么要來打職業(yè)?有的人試了兩個月就不想打了,這樣的例子我看到挺多的,開始覺得打游戲多有意思呀,只有3分鐘的熱度,如果只是這樣的想法,我勸你不要走這條路?!?/p>

  電競從來都不是玩游戲,隨著近年來的迅猛發(fā)展,電競不斷走上更高的舞臺,作為一項新興的競技體育,也承載起為國爭光的重任。

  入選名人堂的5位選手中,朱伯丞是唯一一個參加過亞運會的人,被問及成為職業(yè)選手后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他不假思索就給出了答案——為國出征。

  “說實話,我們打職業(yè)比賽,包括打國際比賽,只是給賽區(qū)爭面子,打亞運會代表的是中國,是要打給全亞洲其他國家看的……”去年杭州亞運會,朱伯丞和隊友憑借優(yōu)異表現(xiàn)最終拿下了和平精英項目的金牌,決賽那一天恰恰也是10月1日國慶,朱伯丞心中,這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

  借著5位選手入選PEL名人堂的契機,我們有了這樣一次敞開心扉的對話,他們身上的點滴拼湊在一起,勾勒出一個電競項目5年的成長,更向大眾詮釋了職業(yè)電競選手最真實的模樣。

  當然,入選名人堂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并非蓋棺定論,在電競的道路上,他們還將砥礪前行,眼下每一個人都表示:名人堂是一個認可,更是一個鞭策。在這里,朱伯丞個人的一段獨白或許可以作為參照, “我被打上了一些標簽,過去這些標簽一直推著我繼續(xù)努力,繼續(xù)向前走。比如說我是第一人,我會想著怎么去完善自己,做得更好;再比如冠軍的稱號,我會想著去拿下一個冠軍……”

搜索